主页 > 实体经济 >

浙江中小企业为什么要创新与转型升级发展?面临的难题困惑有哪些?

中小企业转型的原因和相关问题

日期: 2016-04-24 11:42:19 整理编辑: 小英来源: 网站网友

一、中小企业为什么要创新与转型升级?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强大的推动力,并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

如何扶持和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了一个界性的课题。而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中小企业生命力薄弱,人才匮乏,融资困难,创新能力弱,总体来说,缺乏竞争力。要实现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不容忽视。虽然目前不少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转型的必要性,但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竞争力的升级仍然值得探讨和分析。

1、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在缓解就业压力、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我们都听过筷子的寓言,一根筷子是很脆弱的,但如果把很多筷子捆在一起,就变得非常坚固。如果中小企业能在整体上往上迈一个台阶,那中国的经济实力也将会变得更加强大。

2、中小企业的现状

目前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都是随着一个好产品生命周期的结束而消亡。据统计,目前中国注册的中小企业大约有4000万家,平均寿命仅2.9岁,中国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也仅为7~8年。而根据日本《日经实业》的调查,日本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为40-42年。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内部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不够,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用人制度;工作保障及福利待遇不够到位,使中小企业留不住人才。

2.企业的品牌与专利意识模糊,创新意识薄弱,导致同一行业内产品结构趋同、无特色。市场上模仿现象严重。导致恶性竞争,也影响了企业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3.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数据失真,固定资产数额少,自身实力不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不健全,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而资金不足又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此外,政府和银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不足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之一。

4.以盈利为唯一目标,而忽视了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些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频繁更换业务,对市场和技术的变化风险缺乏抵抗力;或是为了赚钱而严重污染了环境,为了节省成本而违背了诚信的原则,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这不仅影响了企业和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而且也必然导致了企业不能长久生存。

二、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难题

近期针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困难进行了一项调查,在被调查的民企中,30%认为“转型升级所需投资规模大,企业难于筹措”,24%认为“转型升级风险太大,企业难于承受”。两项相加表明,存在转型升级畏难情绪的样本企业超过了一半。除此之外,还有近五分之一的样本企业认为“转型升级缺少政策和税收优惠方面的支持”,甚至认为这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最大障碍。

从调查对象所反映的情况角度看,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转型至少面临三种较为明显的障碍:一是长期形成的传统意识形态和企业制度供给短缺现实形成的障碍;二是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较大私人收益和现代公司治理与管理人才缺乏障碍;三是家族治理模式的顽固性和资本市场规模有限及政策限制障碍。

从调查对象所反映的问题角度看,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升级也同样至少面临如下三种较为明显的阻力:一是多数企业处于价值链和产业链低端、企业家缺乏品牌意识;二是市场平面竞争过度,企业投资回报率过低,技术升级的资金供给不足和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三是企业家创新理念模糊,创造和获取新技术面临较大程度不确定性。

观察表明,在市场准入上仍然存在大量政策性歧视。尽管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到2005年5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非公经济36条”),再到2012年为贯彻落实“非公经济36条”和2010年5月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即“新36条”)各部委下发42项实施细则,直至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首次提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和“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等等,所有这一切均表明,在中央宏观决策层面已不存在妨碍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任何问题,“非禁即可”的市场准入“大门”已经敞开。但是,在微观层面和具体管理部门,市场准入方面的实际障碍还相当多。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审批人素质及其寻租要求等非制度性因素,仍然是民营企业市场进入过程中面临的较大障碍。到目前为止,我国民营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领域是餐饮、纺织、服装、加工制造等低附加值行业和几近完全竞争领域,而石油、电力、交通等资本密集且具垄断特征和高投资回报领域,至今仍是民营企业的投资禁区。在这些领域,即便有民营企业进入,至多也只能从事处于价值链低端的配套性生产与服务。至于金融、通讯、燃油、烟草等高收益领域和行业,民营企业进入仍然是十分困难的。

进一步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技术创新激励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着民营企业的转型发展与技术升级。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竞争会促使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但是,如果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甚至明显缺位,那么,即使企业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技术创新并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制造出了一系列新产品,但由于其他企业能够以极快的速度、极低的成本和极为相同的技术路线与工艺将其生产出来投放市场并由此取得市场竞争优势,那么,真正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就会因为投入较多、获利较少而陷于困难、甚至失败境地。

通过分析不难理解,到目前为止,我国各级政府、特别是地级以下政府的行政审批制度仍然处于陈旧繁杂状态,这也是影响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一大障碍。虽然几经改革和简政放权,政府权力已大幅度缩减,但到目前为止,很多地方政府、特别是较为基层的政府,其运行与管理的体制机制仍然是陈旧繁杂的,表现为行政审批权力分解层次过多、划分过细。这种制度性安排,不仅给设租、寻租者创造了机会和条件,还给政府运行与管理带来了低效率后果;不仅损害了基层政府的管理与建设,还损害了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屡禁不止,就是上述制度安排低效率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也是我国中小民营企业难于实现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阻碍因素。

三、中小企业创新与转型发展有哪些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落实省委20项重点工作措施和省政府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5条意见,以及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实施意见,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实现追赶超越发展新形势下,全省中小企业系统干部职工要始终扭住促进发展不动摇,始终盯着差距和问题持续加力,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精神状态,狠抓各项重点工作措施深入落实,努力为全省经济稳增长发挥更大作用。

1、把握新常态“四化”要求,抢抓机遇

经济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环境绿化”新要求,决定经济增长方式要从过去的重速度、重规模、重项目,转到重质量、重效益、重民生上来。新常态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一是国家鼓励发展七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衣食住行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依然有广阔发展空间。三是“互联网+”和大数据给中小企业经营和产业发展,以及工业链、产业链的延伸和细分业态发展带来了很好机遇。四是“中国制造2025”给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技术创新、提升质量带来重大机遇。五是“一带一路”战略为我省中小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更多机会。六是国务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系列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促进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制定出台的政策措施,为我省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更重要的是要切实抓好以上机遇,寻求中小企业发展突破口。

2、围绕创业创新转型,精准发力

围绕促进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转型升级,以实现“双高”为目标,以加快培育成长梯队和推动创新转型发展为抓手,加强政策落实,加快园区创业创新平台建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考核激励支持,优化公共服务,推动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到今年底,努力实现中小企业、非公经济营业收入16%增长,新增小微企业5万户,非公占比达到54%,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0户。一是加快培育成长梯队。在全省重点培育一批行业之星、成长之星和创业之星企业。到“十三五”末,梯队总数力争超过2万户,实现营业收入占比超过40%。二是推动千企示范万企转型。围绕我省产业结构优化战略布局,重点在传统优势产业中选择一批不同类型的企业,通过科技研发、技术改造升级、新产品开发、设备更新换代、管理创新实现转型发展。到“十三五”末,全省实现创新转型发展中小企业达到1万家,在产业、行业中起龙头示范作用的企业达到1000家。三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互联网+”推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培育壮大中小企业特色食品、纺织服装、传统手工艺、家具、机械加工等骨干行业;推动“供应链管理”、“金融咨询”、“物联网科技”等新型业态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外向型经济。四是支持中小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组织开展技术研发对接活动,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

3、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重点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深刻揭示了我国发展新阶段打造品牌经济的重要性。我省中小企业要在新常态、新形势下实现追赶超越发展,必须打造自己的品牌经济。到“十三五”末,形成一批跨行业、跨地区的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一是把品牌战略作为产业政策的核心内容,与市场配置资源有效结合,突出特色优势,瞄准市场定位,集中力量做强品牌,实现品牌有效扩能。二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提升“专精特新”产品品质,向追求质量效益、创造知名品牌方向发展。三是加大品牌开发培育力度。加大对获国家质量奖及发明专利产品的奖励,激励中小企业提升质量品牌和创新能力。四是制定完善的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政策,加强品牌企业监管;引导中小企业重视品牌、创建品牌、保护品牌,营造优势品牌生存发展的法治环境。

4、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抓实干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抓住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出实招、见实效。一要提升工业集中区建设水平。加快完成确定的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指导,树立示范,推广经验。二要创新融资服务。持续用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创新搭建“政银企保”合作平台;特别要抓住“新三板”挂牌机遇,强力推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近两年推动100家创新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培育500家拟挂三板资源库。三要加强人才培养。实施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工程,创新人才培训方式;加强与有关方面协调与合作,引进和培育新型企业家和高级人才工作;吸引海内外科技人才在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创新创业。四要完善公共服务。搞好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年内实现省、市和园区平台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公共平台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取得实实在在服务效果;创新培育发展中小企业专业平台,加强对企业专项服务。五要优化发展环境。坚持在营造舆论环境、政策环境、维权环境、典型宣传环境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发挥“三个领导小组”作用,形成政策落实工作机制,研究采用第三方机构评价政策落实效果。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